公众参与,共知共行:人人都是生态设计师

2018-08-01



自然之友·盖娅设计工作室于2017年初正式创立,关于它的前世今生,都有哪些故事呢?



盖娅设计工作室

创始人


泰山



>>>缘 起<<<


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我不断地在思考:


当雾霾、温室效应、食品安全、城市内涝、生物多样性缺失、自然缺失症……这些环境病像幽灵一样,始终缠绕着我们、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时,该如何运用景观设计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尽力化解这些我们面对的严峻生存挑战?如何找到简单而影响深远的可持续的设计,分享给公众并在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实现?专业设计者如何与公众紧密地走在一起?如何让未来生活在公民社会中的公民将生态理念、环保意识、绿色生活及永续环境营造知识内化在自己的血液中?


可以说,成立自然之友•盖娅设计(FON•GAIASCAPE)工作室就是试图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自然之友和盖娅自然学校众多伙伴的支持和鼓励下,2017年春天,这个“盖娅新生儿”出世,标志着自然之友在绿色公民成长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个供公众参与的入口、路径与平台。



>>>历 程<<<


2010年夏天,我与自然之友结缘,在门头沟灵溪参加了环教部门的自然体验活动。在独处环节,趴在水塘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写下一首小诗《我的神奇之地》,留下了美好的记忆。10月,我辞掉了设计院的工作,寻找自己的使命价值。


2011年—2013年,我陆续参加了环教部门所有的教育培训课程,自然体验师(2期)、地球守护者(earthkeeper)、绿希望行动、无痕山林(试验班),这些体验式的自然教育活动使我重回童年的“自然游乐场”,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好,重新建立了与自然的深层连接。从此,人生前行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色彩”,“绿色”都如影相随。


在这三年间,我运用仅有的一点对“参与式设计”的懵懂理解,参与主持设计了针对打工子弟校园环境的“亲亲自然小花园”项目(后改为“绿校园计划”):大兴行知新公民学校(2011年)、朝阳天通苑智泉学校(2012年)、昌平燕京小天鹅公益学校(2012年-2013年),三年时间三所学校成为我今后“参与式设计”职业生涯的启蒙老师和活课堂。


图片

大兴行知新公民学校(2011年)

孩子们共同参与营造

图片

行知学校改造之前

图片

行知学校改造之后

图片
图片
图片

昌平燕京小天鹅公益学校(2012年-2013年)

图1 共同营建步道;图2 校园菜园;图3 营造前后对比图


2014年—2015年,运作了一场彻底的公民生态行动实践——盖娅生态花园实验:40平方米社区小庭院、2年时间、600人次志愿者参与、4000个小时志愿服务时长、24场设计营造工作坊,一个灰色消极的水泥庭院改造成了绿色积极的城市社区海绵绿细胞。这一实验被中央台、南方周末等媒体报道,获得2016年度“福特环保-社区实践奖”!这种关注是社会的需求在向我们招手、呼喊,更坚定了我与公众一起做设计的信念。

图片
图片
图片

盖娅生态小花园变形记

所以,改变世界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做什么大突破。它非常简单,也许只需要你来做一个更好的沟通者,找出更多创造性的方式。我们通过举办沙龙、讲座分享环境永续的设计理念、技术与案例;举办营造工作坊,在实际体验营造的过程中,与在地使用者一起,共同发现环境问题,共同学习解决问题的知识与经验,共同付出改善环境的行动,共同享用改善后的环境。


实际上,盖娅设计所秉承的“参与式设计”理念,倡导在设计及环境营造中践行“公众参与,共知共行”的价值观,以及对北大景观“脚下有土地,眼里有社会,心中有人”设计伦理的遵循,都是应时代之需,诞生于公民生态行动实践,基因中自带使命价值。


这一切,便是盖娅设计存在的理由。



>>>内 容<<<


2017年,盖娅设计与公众志愿者共同协作,在生态社区营造、生态校园营造、自然教育营地、生态营造培训课四个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探索。


1

生态社区


社区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是每个家庭栖居生活的场所,社区环境是否宜人将会影响到每一位居民的生活品质。生态社区营造的目标是,通过共建共享,最终实现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两条腿”走路,使公众的生活需求与自然的花鸟虫木共存于社区。这其中有几个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如何让社区居民之间重建互信、亲密且有归属感的关系?如何让社区日渐淡化或碎片化的人际关系网重新“编织”起来,形成社区凝聚力?如何才能有效地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营造中去?如何发动社会力量来支持社区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初步做了一点有限的探索实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面向中关村街道社区干部举办“社区花园营造培训工作坊”,使常年忙于社区事务的干部走入社区花园,一起动手制作堆肥箱、雨水收集系统、手作生态步道,在协作互助中接触到永续营造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中关村科育社区开展“社区环境教育课堂”,联手野鸟会,教大家亲手制作鸟类喂食器,挂在社区花园、窗台等待鸟儿来赴宴;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南开区迎水里社区,与蓝天实验室以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老师一起,给居民做雾霾讲座、DIY自制空气净化器,提升改善环境的行动能力和意识,使赋能后的居民可以持久参与到社区营造中。


图片
图片

制作空气净化器


“在地使用者参与设计”是盖娅设计一条很重要的设计方法或原则。社区是居民的社区,社区花园的设计、使用、维护理应由居民主体参与,才能活力永存。


首先是环境调研。在中关村科育社区,环境调研采用绘制“绿地图(GREEN MAP)”的方式进行,分为大人组和小朋友组,通过不同年龄段的视角把自己对社区的环境需求、存在问题和关注点绘制成一张地图。比如:修自行车点、喂猫点、老人休息点等,都成为共享社区调研信息的成果。


图片


接下来就是与居民一起开展参与式设计工作坊。在社区舞蹈教室大家分组席地而坐,参与者各抒己、凝聚共识、碰撞思考火花,创意跃然纸上,为社区花园的营造描绘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蓝图。成果由设计师的专业力量转化成实施图纸,通过举办“居民方案汇报会”来讨论实施方案,最终成为社区花园实施营造共识的依据。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家共同做设计


图片
图片
图片

居民方案汇报会


图片


2

生态校园营造


校园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校园环境本身存在诸多问题:水泥地过度铺设、校园植被单一、雨水资源浪费等。生态文明建设要从最应该文明的地方——校园做起。将每一座校园建成可持续、低碳的校园,既是环境教育平台,又是每天老师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场景,它所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2017年,盖娅设计对生态校园营造进行了初步实践。在幼儿园层级,开展了北京望京启明幼儿园、贵阳爱德福幼儿园两所生态幼儿园的设计营造;在小学层级,进行了浙江龙游张家埠小学的校园整体设计营造。


在此,用张家埠小学的例子展示盖娅设计对生态校园营造的思考与行动。


图片


第一,使用者参与式设计营造,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设计师各方之智慧,一起设计营建校园环境。


图片


张家埠小学的全校师生以《我心目中的张家埠小学》为题,通过画作与文字表达了对校园的畅想,并组织了校园分享活动,充分让全校师生参与到校园改造思考的行列中,主动思考我需要什么,我的校园需要什么。看到一张张充满渴望的画作和动人的文字,作为设计师内心无比温暖。


第二,从师生的愿望中,我们读懂了他们想要的营造目标定位,就是将校园环境改造成为自然生态校园。


学生将在校园户外环境中实现自然生态教育的学习与体验,成为引导学生作为一个地球公民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户外课堂。


图片

校园垃圾资源回收中心


第三,社会力量与师生共同营造生态校园环境。


在校园中重新设计自然生态的循环,如水循环: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净化湿地;肥料循环:建立尿粪分离生态厕所。暑假结束前,盖娅设计培训了学校老师如何使用生态厕所;开学第一天第一课,学生的上课内容是学习如何使用尿粪分离生态厕所。校长说刚开学,厕所人流量异常火爆。现在已使用近半年,评价颇高。雨水收集、生态农园、食堂、生态厕所、净化湿地、垃圾资源回收中心、园艺温室这些将成为一个校园生态循环系统,使自然能量的流动充分展现在校园生活场景中。


图片


自从出了“塑胶毒跑道事件”后,老师们开始反对教育局原先安排的塑胶跑道。盖娅设计与全国泥土生态建筑专家任卫中老师合作,共同探索了一条改良版的“三合土”跑道,将校园跑道的营造举办成了校园共建的活动,提出校园改造行动过程即教育。教育局长、校长、老师、学生、家长、设计师一起参与其中,如同藏族同胞在盖房子时边舞边夯的动人场景,成为令人难忘的建造记忆。


图片

3

自然教育营地营造


由于整体城市环境不能满足人们对自然向往的天性需求,随着自然教育的蓬勃发展,有自然教育功能的营地、农场应运而生。目前大多数营地建设的模式是重资本投入的开发模式,经济上处于亏损状态,自然生态方面同时也被高强度开发的行为破坏。盖娅设计提倡“整体规划+课程营造”的模式,“盖娅•沃思花园”(盖娅自然教育基地)的基地建造便是一个很好的样板。


整体规划完成后,建设的方式分为两种:

第一、开展工作假期,开放基地规划、设计及建造等部分工作,以“劳动换食宿”的方式,形成社会参与的合力;

第二开展生态建造课,开设“雨水收集建造”、“生态厕所建造”、“手作步道”、“生活污水净化湿地”等工作坊,带领生态建造爱好者及亲子家庭学习、体验生态建造,逐步完善营地需求。


4

生态营造(朴门永续设计)课程培训


你是否也抱怨城市环境日益糟糕?你是否也抱怨雾霾严重、垃圾围城?你是否也担心食品安全、土壤污染?或者你是否想知道雨水收集系统的建造原理及方法?你是否想找到自家改良土壤品质的途径?你是否渴望自己营造生态的食物花园?你是否期待一次永续生态设计的深刻体验?


这些可以认为是盖娅设计“朴门永续设计”课程培训的宣传语,它们本质上是很实在的,因为这样的课程可以使每一位参与学习的伙伴成为有能力改变生活环境的设计师,催生出更多的公民生态行动实践案例,并转化成具有环境意识的自觉行为。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8PDC朴门永续课程培训


2017年,这样的营造很多:与“绿色中原”合作,在郑州开展了面向公众的雨水收集系统营造工作坊;在贵阳与爱德福幼儿园合作,开展校园香草教学花园营造工作坊;在北京顺义培德书院,针对校园食物花园营造开展了“螺旋香草花园”、“生态池营造”、“食物森林”、“雨水收集系统建造”、“三格堆肥箱建造”、“手作生态步道”、“厚土栽培”、“屋顶花园”等朴门营造工作坊。在其中学习、体验生态建造,能够体会到的是“照顾地球(Earth Care)、照顾人(People Care)、分享多余(Fair Share)”的核心伦理价值。


图片


图片


任何事情没有人一开始就知道如何做,当你开始做时,事情才慢慢清晰。所谓以“设计启蒙公众的环境意识、增强公众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能力,使设计生活化、景观教育公众化,从设计视角培育绿色公民的社会氛围”的行动目标,正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个校园、社区、营地、农场里实现,成为一个个散发光辉的新绿力量,成为一个个具有环境教育意义的绿色细胞,它们集结成公民生态行动社群,世界将会美好。

(原文发表于《自然之友2018年刊》通讯总第85期.2018,04:50-53.)


自然之友·盖娅设计工作室

FON·GAIASCAPE



自然之友 • 盖娅设计(FON • GAIASCAPE)工作室,简称“盖娅设计 “,是自然之友和盖娅自然教育从事可持续环境设计的专门机构。


图片


盖娅设计践行“参与式设计”理念,以“设计启蒙公众的环境意识,增强公众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能力,使设计生活化,景观教育公众化,从设计视角培力绿色公民的社会氛围”为行动目标。采取与公众“共知共行”的设计方式(共同学习、共同实践),分享使环境永续的设计理念、技术与案例。在实际体验营造的过程中,与在地使用者一起,共同发现环境问题,共同学习解决问题的知识与经验,共同付出改善环境的行动,共同享用改善后的环境。


盖娅设计工作团队积累了大量关于城市与乡村社区营造案例,在生态社区和生态校园营造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设计理念及实践曾被中央电视台、《北京晚报》、《中国环境报》、《南方周末》、《瑞丽生活家居》等媒体报道,其中“营造城市社区绿细胞--盖娅生态花园”荣获2016年年度福特汽车环保奖“社区实践奖”。



欢迎关注盖娅设计

图片
图片